立平 - 中文

教材设计原则

为海外华裔青少年量体裁衣:立平《中文》设计的几条原则
skip to 0:00 原来的提纲太长,只讨论其中两点
skip to 1:14 汉字高频率集中的现象
skip to 3:35

常用字先行的原则

能不能顺着一个常用字表把最高频的500常用字教下去?
问题在于:没有一个统一的常用字表!
汉字的高频顺序不是绝对的:各种语料(科学、新闻、文学、等)都有500常用字,覆盖率也相似,但是字都不一样。
在儿童语料里:猫,蝴蝶、蜻蜓、蝌蚪,都是儿童的用字,但是不能算成人的常用字
在我们教材里,如果不用这些字,很多故事就没办法讲。
反之,“业”、“政”、“斯”、“尔”、“何”都是成人的常用字,而海外华裔却用得很少。
skip to 9:15

既然没有统一的常用字表,怎样“常用字先行”?

编写教材时:
  • 多种常用字表互相参照
  • 考虑选文的需要: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,有针对性的常用字
在教学中:要尽力实现“常用字教学”的价值
  • 授人以鱼:教常用字
  • 授人以渔:教学生怎样学习汉字,提高语感
  • 怎样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提高语感?(而不只是认字)
skip to 17:05

如何处理 少数“绕不过去”的不常用字?

  • 一年级:葡萄、麻、帐、裤、褂、咦、升 (302字中有8个)
  • 葡萄:帮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,分辨字和字之间的不同
  • 二年级:“喘”字可以用来比较口字旁
  • 高年级多不常用字出于写故事的需要(如:诸葛亮)
  • 到底常用不常用,最后还是由老师灵活掌握
skip to 21:34

教法建议:

取法乎上,
  • “取法乎上得其中,取法乎中得其下”
  • 教的比学生能了解的多一点
同时:不急于求成,不期望一次成功
  • “学了,练了,没记住” 和 “没有学,没有练”还是不一样的。
  • 会成为将来的“跳板”--教了字和语感,是一种“潜力”
skip to 25:16

阅读材料和课文有机结合的原则

在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加了一层
  • 国内语文学习:课文 + 课外泛读
  • MLP:在两者之间夹一层“阅读材料”,不是可有可无的“课外泛读”
为什么?
  • 提高字词的复现率
  • 内容的关联:概念和知识的相互支撑
skip to 26:36

阅读材料:精读,不是泛读

每篇课文配有数篇阅读材料
与课外阅读的不同:每篇阅读材料都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字重新编写
提高字词的复现率,加强字的认识
用海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
skip to 30:00

阅读材料支撑课文的内容

学到的概念和知识不应该是零碎的
在海外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,尤其要注意关联性(语言环境差)
阅读材料之间相互支撑的例子:
三年级:女娲补天、女娲造人、太阳神炎帝、精卫填海……
课文和阅读材料相互支撑的例子:
一、二年级:狐狸和乌鸦(课文)、狐狸和乌鸦的另外两个故事
四年级:生肖歌(课文)、猫为什么捉老鼠、鼠牛争第一
skip to 32:46

有待改进的重要方面:语感培养


需要为学生建立语言环境

已有:每次练习最后有培养语感的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