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平 - 中文
网上教参资料库 LESSON RESOURCES
- 教学园地
- 第一单元
- 第二单元
- 1 一、我起来了(大自然1)
- 2 二、早起(大自然2)
- 3 三、吃饭(主食副食1)
- 4 四、漱口(主食副食2)
- 5 五、洗手(蔬菜)
- 6 六、妈妈你别说我小 (水果)
- 7 七、画画(常用东西)
- 8 八、做游戏(家里东西1)
- 9 九、积木(家里东西2)
- 10 十、睡觉(家里东西3)
- 第三单元
三、小鸟你别叫
教学资源
- PDF 备课指南K1-3
- PDF 上课基本步骤
- PDF 教学材料和教具
- PDF 教学目标和方法
- HTM 《小马过河》课堂用
- HTM 《小马过河》家里用
- HTM 会飞的动物语汇Quizlet
- DOC 家长信K-1-3
- PPS 《小鸟你别叫》教学PPT by Esther Jiang
备课指南
这是学前班第三周。
每周上课的基本步骤和教法请参考《每周上课的基本步骤》。
一、学说话
按照《学前班课程安排》,这一周的学说话是“致谢”。如果班上的孩子大部分来自说普通话的家庭,这个话题可能比较简单,老师要善于在简单中创造复杂。比如:什么情况下致谢?怎么回答别人的“谢谢”?老师说几种情况,作为抛砖引玉,请同学们积极地动脑筋,想想还有哪些情况下要致谢?同学们说重复的情况,没有关系,老师的目的就是创造机会让大家讲话。老师可以把话题引得再深一些:该致谢的时候没有致谢,这样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?
老师可以根据班上同学的情况寻找话题。例如把说话内容跟孩子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,或者,根据上一堂课的内容找话题等。找到孩子们熟悉的话题,聊天就容易了。
这节课,老师还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动物的声音。老师说一种动物,同学们学声音。例如:
老师:小狗!
同学:汪!汪!
……
这个练习会让孩子们非常兴奋。
二、课文学习
学前班以教孩子们认字讲话为主,对词汇的解释不必太在意,除非有小朋友问,否则不用解释。请记得用“儿歌听读识字”法教小朋友听儿歌学认字。
这节课的课文是《小鸟你别叫》。这篇课文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小鸟整天叽叽喳喳地叫,妈妈睡觉的时候也在叫,所以,小朋友才请小鸟不要叫。老师问同学们:上课的时候,老师没有请你们讲话,你们可不可以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呀?
借着课文,老师可以找一些答案简单的问题跟孩子们对话:
1:小鸟住在哪里?
2:鸟都是怎么叫的?
3:小鸟喜欢吃什么?
2-3个问题就足够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习讲话了,帮助孩子们“开口”的办法,请老师参考《学前班总论》。
三、语汇学习
语汇学习的目的是看图说话,图片上的字不必会认。
这节课的语汇学习是会飞的动物。
先扔给孩子们一个问题:会飞的动物是什么?
跟动物有关的内容孩子们都会喜欢,而且他们都了解动物,老师要好好利用这一点。每个图片不要只是简单地说出动物的名字,而是要借“图”发挥,为每个动物找个话题,让孩子们说话。这节课,老师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,把鸟一只一只地介绍出场。老师可以根据各种鸟的特性,自己编谜语,以下内容仅供老师备课时参考。
鹦鹉:老师问:有一种鸟会说话,是什么鸟?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完后,老师拿出卡片,请同学们说它的中文名字;
乌鸦:有一种鸟,全身都是黑黑的,叫的声音也很难听,(学乌鸦叫),是什么鸟?
啄木鸟:人们说,它是大树的医生。
蜂鸟:这种鸟小小的,嘴巴尖尖的,在花上采蜜的时候,翅膀动得很快,快得都看不清了。
老鹰:飞得很高,眼睛看地下看得很清楚,可以一下子冲下来抓到小动物;
猫头鹰:白天睡觉,晚上出来;
天鹅:它是一个童话的主角。它小的时候跟一群鸭子生活在一起,因为跟鸭子长得不一样,大家都觉得它很丑,其实……
海鸥:喜欢在海边飞来飞去,也喜欢跟着船飞,因为它们想吃鱼。
燕子:尾巴像把剪刀,身上穿的的衣服好像要去参加参加音乐会;
鸽子:“咕咕咕”地叫;以前人们用它来传递信息;
蝙蝠:其实不是鸟,是一种Mammal,住在洞里,靠声音来飞行;
大雁:冬天去南边,夏天去北边,加拿大的这种鸟最有名;
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们多听中文,老师一定要100%讲中文。
四、写字和作业
学前班的小朋友在课堂上不用笔写,用手写。这节课我们学习写“头”,这个字比较难写,请老师教的时候一定要慢,一定要注意看孩子们写的顺序。每个孩子都能正确地书写后,请他们把作业本拿出来,在本子上用手把四个写字练习都写一遍,然后请他们回家后用铅笔写好。
剪字填空作业:老师带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指读填空用词,一遍按顺序,一遍不按顺序。老师每一次说一个词,都要挨个检查,看看是不是指对了。完成后,提醒孩子们回家剪开,贴在上面的儿歌空格里。
第三项作业是网上作业,请同学们做完后在作业本上选出密码,这个星期的密码有动物也有数字,请同学们看仔细了。
五、讲故事
这节课的故事是《小马过河》,故事不长,老师讲的时候要慢一些,一是要照顾那些听力不太好的同学,二是要留时间让孩子们理解。
...... ......